本報記者 範俐鑫
   11月1日的濟南被陰雲籠罩著,淅淅瀝瀝的秋雨打在身上,頓感陣陣涼意。市委書記王敏到貧困村調研鄉村扶貧解困工作的行程單上,貧困村的數字在繼續增加。此行所到的柳埠鎮7個貧困村——柴家、長嶺、南田、西山、青楊峪、堯莊、鹿寶泉,個個與群山相擁,如她們動人的名字一般,煙雨朦朧中愈發迷人。
  然而,沿著蜿蜒盤旋的山路,一路顛簸而上,美妙的景色便愈發與目的地顯得格格不入。坑窪不平的門前路、竈臺上乾硬的飯菜、雜亂臟舊的屋內陳設、幾乎靠天吃水的生活窘境……這是7個貧困村、14戶貧困戶的彩色照,裡面缺少明亮的光線、豐富的表情。
  “低保審核嚴格是關鍵,但也要做到‘應保盡保’。”每到一處,王敏都仔細察看詢問並叮囑一旁的調研人員。76歲的劉洪基老人佝僂著背,緊緊抓住書記的手,一個勁兒地說著感謝的話。這位瘦弱的老人和老伴一直照顧著自己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。老人以前還能進城打工補貼家用,這幾年年紀大了,身體也吃不消,雖然兒子有低保做保障,但老兩口僅靠務農的收入無法保證正常的花銷。全市鄉村扶貧解困工作啟動後,處在“低保邊緣”的一家人有了盼頭,劉洪基老人的“低保申請”已經進入程序。
  海拔高,是這幾個貧困村的特點。吃水難、交通不便利、經濟不發達,也是這幾個貧困村當前最大的難題。平均海拔600多米的西山村,只有一條通向外面的盤山小路,遇到雨雪天很難通行,村民有的甚至一年也難下次山進趟城。來這裡掛職的“第一書記”杜洪江心裡清楚,想要帶全村206戶村民集體“脫貧”還需要做很多工作——摸透“家底”促進就業,儘快提高村民收入,孵化以林果業、種植業為中心的農業合作社,培養農村技術能手黨員帶頭人……只有村集體強了,村民致富的基礎才能更牢靠,貧困戶的生活才更有保障。這樣的願景也讓59歲的周洪昌心裡暖暖的,一個人獨居多年,身患高血壓,難勞動的他只能靠低保度日,“村裡富了,我也沾光”。
  沾光的絕不僅僅是某一個村民、某一個家庭,而是整個村。鹿寶泉村委會的一間平房裡,簡陋的辦公桌上有一套精美方案吸引了所有人。從道路整修到村集體經濟發展,每一項工作都具體細緻。這個或許不久就能見效果的方案,在“第一書記”、村兩委以及上級黨委政府的合力推動下有序進行著。如今,61歲的低保戶曲振軍時常會到村頭看看,細微的變化也能給他帶來安慰。
  從清晨到黃昏,165.5公里,汽車行進的軌跡串起昏暗中14戶貧困農屋裡的點點亮光,也撥亮了14戶農家以及更多貧困山村人心中的期盼。  (原標題:暗淡的燈光明亮的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u87uudsx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